廊,是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、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,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分隔景致、划分空间、组成景区,其本身亦成为园中一景。
廊的形式有曲廊、直廊、波形廊、复廊。按所处的位置分,有沿墙走廊、爬山走廊、水廊、回廊、桥廊等。
廊的形式有曲廊、直廊、波形廊、复廊。按所处的位置分,有沿墙走廊、爬山走廊、水廊、回廊、桥廊等。
曲廊多楹迤逦曲折,用一部分依墙而建,其它部分转折向外,组成墙与廊之间不同大小、不同形状的小院落,其中栽花木叠山石,为园林增添无数空间层次多变的优美景色。
复廊的两侧并为一体,中间隔有漏窗墙,或两廊并行,又有曲折变化,起到很好的分隔与组织园林空间的重要作用。
爬山廊都建于山际,不仅可以使山坡上下的建筑之间有所联系,而且廊子随地形有高低起伏变化,使得园景丰富。
水廊一般凌驾于水面之上,既可增加水面空间层次的变化,又使得水面倒影成趣。
既是水廊,也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。它凌空飞架水面之上,取南北朝宋代鲍昭《白云》诗 “飞虹眺秦河, 泛雾弄轻弦”意,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,水波粼粼,宛若飞虹, 故以为名。
桥廊是在桥上布置亭子,既有桥梁的交通作用,又具有廊的休息功能。
我国明末的园林家计成在《园冶》中说:“宜曲立长则胜,……随形而弯,依势而曲。或蟠山腰、或穷水际,通花渡壑,婉蜒无尽……”。这是对园林中廊的精炼概括。
我国建筑中的走廊,不但是厅厦内室、楼、亭台的延伸,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,而园林中的廊子,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、联系的作用,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。
如北京颐和园的长廊,它既是园林建筑之间的联系路线,或者说是园林中的脉络,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。
颐和园长廊建于清乾隆十四年(1749年),专为孝圣皇太后沿廊漫步和观雨赏雪之用。
它全长728米,北依万寿山,南临昆明湖,穿花透树,把万寿山前十几组建筑群联系起来,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,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、最长、最负盛名的游廊,也是世界第一长廊。
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,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,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。
中国的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、坐凳、鹅项椅(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)、挂落、彩画,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、漏窗、月洞门、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。
别梦依依到谢家,小廊回合曲阑斜。多情只有春庭月,犹为离人照落花。
徜徉廊柱间,空洞其凝视。柱影远且长,柱身久弃毁。 惟余蔓草纹,穿行神庙址。幽香岂能循,神圣不能倚。
古建之美,廊韵无边。
版权所有©南京掘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江苏懒人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
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
苏ICP备16061732号-2
版权信息
技术支持:江苏懒人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